我的問政日記
2/1/2014(六)
這幾天春節假期,除了休閒與親友活動外,趁機可以思考一下台灣的政經課題,而第一個冒出我腦海的就是為政者的「務虛」問題。
務虛的表徵就是點到就好,不求落實。採務虛方式執政的政府,凡事都以應付了事、得過且過的心態面對問題,所以表象上看似解決了問題,但實際上卻讓問題被遮掩,讓問題繼續甚至擴大困擾我們的社會。
政府務虛,所以我們就看到,研考會宣稱馬總統競選政見落實度已高達百分之九十七的同時,不僅人民無感覺,而且國家經濟也未如預期般的好。政府務虛,所以當房地產飆漲,民怨四起之際,我們看到行政院長以覆議「地政士法」的方式,證明自己對土地正義的關切。但事實的真相卻是無論施行何種「地政士法」,房地產飆漲問題都無法靠它解決。解決土地正義真正該有的作為卻因政治顧忌或是無心而根本不去推動。
政府務實,就必須將目的與手段密切配合。例如要解決食安問題,除立法外,我們必須在政府組織、社會架構,以及財政支援上配合改造。可是實際上,政府組織改造卻是自走砲,考慮的是虛構想像問題,以及公務員與政客的自身利益,而根本忽略了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是務虛的。這也是我們為何看到食管署組長崩潰哭泣的背景原因。
我們期待有能力的政府,所以孫運璿、蔣經國與宋楚瑜的施政都讓人懷念。但自從2000年換黨執政後,無論是誰當政,務虛成為施政主流,政客的花言巧語蠱惑社會,人心被短暫的麻痺換來卻是長遠的痛苦。今明兩年又有各種選舉出現,大家的耳朵將聽到各式各樣的承諾,我們該靜下心檢視的不是花俏的政見,而是要評估落實的具體作為與可行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